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外媒看滁 【安徽日报】办好实事 让残疾人共享民生福祉

【安徽日报】办好实事 让残疾人共享民生福祉

微信截图_20211103092311

《安徽日报》(2021年11月3日九版)

围绕残疾人的“急难愁盼”问题,我省不断推进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会救助等工作,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办好实事 让残疾人共享民生福祉

本报记者 殷骁

提升精准康复服务水平

10月27日,4岁的龙龙(化名)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康复治疗部康复师指导下,通过图片辨别常见的交通工具。龙龙出生时即被确诊脑瘫,多年治疗产生的高昂费用让家人感到捉襟见肘。今年,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联合安医大二附院开展扶持脑瘫儿童公益项目,龙龙成为首批受益儿童之一。

“我们知道这个公益项目后,第一时间就申请了补助,缓解了治疗的经济压力。”龙龙妈妈俞女士说。她期待龙龙经过持续系统治疗后,将来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入学。

根据省残基会与安医大二附院的扶持脑瘫儿童合作协议,残基会为在该院治疗的脑瘫患儿一次性捐助救助资金50万元,院方给予配套资金25万元,全部用于今年50名脑瘫患儿的医治。脑瘫儿童公益扶持项目自9月中旬实施以来,已有49名符合条件的儿童成功申请资金补助并陆续开始接受规范的康复治疗。

“目前脑瘫儿童诊断年龄已提前到1岁以前,经过及时康复干预,90%的孩子都恢复得很好。公益扶持项目减轻了脑瘫儿童家庭经济压力,提振了家长的治疗信心。”从事脑瘫康复工作20余年的安医大二附院康复医学科技术主任吴建贤告诉记者。

康复工作是残疾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多方持续努力下,我省残疾人康复工作稳步提质增效。据省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至去年,我省残疾人康复服务率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发展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94%,实现正向逆转。全省县(市、区)全部出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配套政策,实现救助制度配套政策全覆盖。各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标准提高到每年每人1.2万元至1.8万元不等。

在记者走访的凤阳县,“残疾人之家”建成率达100%。该县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发放了8432件辅具,还初步实现0至16周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白内障复明和精神残疾药费救助3项康复工作全覆盖。

 

试水网上公益众筹项目

“网络公益众筹是当前‘互联网+慈善’最成功实践,也是国内最大的爱心总动员。今年安徽也试点了,这是可喜进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王乃坤说。

今年9月,省残基会首次探索互联网公益众筹,以腾讯公益“99公益日”为平台,以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为主题,上线1个母项目“残疾宝贝康复救助”,选择界首市、全椒县为试点县市并上线“关爱折翼天使救助”“助力残疾儿童康复”2个子计划。最终,省残基会“99公益日”期间共筹款超过90万元,如期实现目标。2县市筹款290万元,超额完成筹款目标。

为残疾人福利事业募集、用好资金,是残基会立身之本。今年初,省残基会赴江苏、浙江学习调研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规则及运用、项目选择及编制方法、筹款发动等具体流程和操作方法。省残基会积极组织动员理事、监事及相关公益组织等参加“99公益日”多项公益众筹活动,扩大活动知晓率和影响力。界首市和全椒县残联也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动,汇聚社会爱心。全椒县同时加大线下募捐力度,筹款近24万元。

“首次众筹就实现了预期目标,为今后扩大众筹打下了坚实基础。尤其是摸清了众筹项目上线的流程和规范;尝试了多种募捐及放大募捐方式,积累了一定经验。”省残基会理事长宋卫平表示。今年“99公益日”活动结束后,相关部门及时完成后续工作,指导并监督试点县市做好项目对接、落地和具体实施,并及时在平台发布项目进展信息,回应公众期盼。

由于首次尝试众筹,我省难免在获取平台配捐、利用平台线下筹款、人员培训、宣传推介等方面存在不足。特别是与沪苏浙地区相比,在项目设计、资源整合等环节仍有差距。“今后要总结经验、提前谋划,力争在每个市或部分重点县市各上1个网络公益众筹子计划或项目。另外还要加大人员培训力度,让项目上线的每个地点都有熟悉运作流程的工作人员。”省残基会相关负责同志说。

 

汇聚各方扶残助残资源

10月底,2021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残疾人福利工作研讨会在凤阳县召开,这是该研讨会首次在我省举办。此次研讨会旨在贯彻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推动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加强合作,进一步强化经验与资源共享、工作合作协同、助残项目及服务相互支持和融合等一体化机制,助力长三角残疾人福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研讨会期间,与会人员走进新建的凤阳县特教学校。这里教学、康复、文娱、日间照料等功能齐全,今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现有58名残疾儿童,6名教师均为特教专业毕业。有序、温馨的校园布局,精心布置的各种适残设施,以及良好的师生互动,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江苏每年有不少特教专业毕业生,你们可以前去开展校园招聘,充实师资队伍。”临别之际,江苏省残基会理事长张建平主动向该校长李新福做起了“广告”。

长三角三省一市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文化相通,为残疾人福利工作互通互联互助奠定了基础。“各地应该充分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推进扶残助残事业快速发展。”浙江省残基会副秘书长陆欲晓告诉记者。今年5月,浙江省残基会向我省捐赠了价值65万余元的5057件各式服装,通过转赠发放等形式送交我省残疾人士手中。

今年“全国爱耳日”期间,省残基会理事单位、安徽省爱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多家上海、南京爱心企业,共同向我省残基会捐赠了价值109万余元的外耳矫形器、助听器等器具。这些爱心助残器具定向捐给省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用于辅助我省听残儿童康复救助。“这是我们与长三角地区爱心企业首次尝试的助残公益活动,精准帮助家庭条件较差的听障儿童。未来还将继续探索与长三角地区公益组织、爱心人士的合作,汇聚更多爱心。”省残基会理事彭磊告诉记者。

先发地区的一些创新做法值得借鉴。截至9月底,上海市残联在咖啡馆、商场等公共场所开展129场手语微课堂,向市民普及和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同时,该市残基会联合市电影放映协会发起的“千名视力残疾人士无障碍观影项目”现已开展2期,邀请3000名视障人士及陪同人员,通过使用加入解说声道的无线耳机,与其他观众共赏电影,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省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扶残助残创新活动精准满足了残疾人需求,进一步营造了全社会爱残助残氛围,今后应对标长三角兄弟城市,着力打造残疾人福利事业“安徽模式”。

文章来源:http://www.chuzhou.cn/2021/1103/44791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