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本网独家 敢闯敢试 文旅天地任翱翔

敢闯敢试 文旅天地任翱翔

ead0d640-0966-44a9-8a79-90195ea771e0

万人空巷走太平。全媒体记者计成军摄

c3fd197e-5777-4394-919e-c27eb97a80f1

滁州市解放小学,小学生们津津有味观看传统民间工艺“吹糖人”。 全媒体记者计成军摄

c5850859-a4de-49d5-ba35-803432178c6e

来安县池杉湖国家湿地公园。全媒体记者计成军摄

1d916b35-4325-4938-a78c-336b1076b563

黄梅戏《初心》参加安徽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新创优秀剧目展演。 全媒体记者计成军摄

37ad80a5-b5b2-49b1-b6d2-336f81454dea

天长市铜城镇综合文化站组织演员们在滁州市第九届“民生杯”乡镇综合文化站文艺调演活动中表演舞蹈《欢歌踏舞庆丰收》。 全媒体记者计成军摄

 

文化作为一种看不见的软实力,是城市革新发展过程中的无声力量,而发展文化产业则能够将这种看不见的软实力转化为强劲引擎,反哺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我市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争先进位、文艺创作精品打造等“八大工程”实施方案,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300万元的文化强市建设专项资金,以有力的政策措施支持文化体制改革、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一批全市重点文化设施有序建设、一批全市文艺精品力作喷涌而出、一批全省重点园区基地初具规模、一批全市骨干龙头企业日益壮大。

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考核在全省位次稳步前移,2016年居第六位,2017年居第四位,2018年居第二位,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保持第一位。2020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184.45亿元,居全省第二,增加值占GOP比重提升至6.39%,位居全省首位。今年7月,我市“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繁荣文艺创作、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旅游市场宣传推广工作”获得中央及省文化和旅游专项资金奖补。

9月14日,市委书记许继伟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上强调,要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开展文化旅游领域“同城待遇”试点,沿江淮分水岭风景道打造一批旅游景区景点,推进与长三角地区旅游线路融合,打造长三角重要旅游目的地,为我市文产发展、文旅融合指明了最新方向。

 

政策保障支撑文化事业发展

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我市文化事业产业发展日新月异。

重大文艺项目建设硕果累累。6部作品入选全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总数居全省第一,创滁州市历史最好成绩。现代黄梅戏《一个都不能少》获第33届田汉戏剧奖剧目奖,全国仅3个。15人次文艺作品入选国家级展览,报告文学《小岗村40年》获省社科奖二等奖,黄梅戏《抗大母亲》赴京展演,文化扶贫微电影《三界外》首映并亮相第十四届“永远跟党走”中国青少年艺术节。

重要文化活动精彩纷呈。“醉翁亭”民间花灯大赛、“出彩滁州人”演出季、全椒民歌大赛、明光之夏纳凉晚会等本土文化活动品牌不断擦亮做强。连续举办七届中国农民歌会及相关活动,以“放歌希望田野,出彩中国农民”为主题的中国农民歌会“国字号”品牌不断彰显,先后获得第十五届“群星奖”、第四届文化部创新奖特等奖,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点文化节庆品牌之一。

 

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发力

围绕项目投资、企业发展、园区集聚、品牌打造等方面,我市着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着力推动企业做大做强,着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文化企业聚集效应初显。目前,我市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20多家,入选省级高新技术文化企业25家,文化类发明、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类专利授权达到数千件。形成了一批以视听电子设备制造、玩具、文教制造为主的文化用品制造以及印刷包装传统特色行业,培育了一批文旅融合、影视动漫和工艺美术品的生产新兴业态。龙利得包装印刷股份有限公司顺利通过美国沃伦公司HACCP认证,在创业板主板上市;创源文化入选国家重点出口文化企业,图强文具龙头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50%以上份额,长兴玩具、贝发制笔等10多家企业产品出口遍布世界各地;龙头骨干企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和创意能力,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辐射能力,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链。

文旅融合呈现蓬勃之姿。以重点文旅项目为抓手,大力培育精品景区和龙头企业,高标准建设江淮分水岭风景道,精选滁州明湖文旅片区等“十大”重点文旅项目,2020年完成投资76.8亿元。17个项目入选全省“512”重点项目库,数量居全省前列。全椒大墅龙山等获评省级文化特色小镇,琅琊山风景区通过国家5A景观质量评审,获评省级特色旅游名村11家、休闲旅游示范点创建单位21家、百佳农家乐7家、百家精品民宿4家。明光市柴郢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凤阳县小岗村入选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全椒儒林文化街区、太平文化街区、琅琊山综合风景区、凤阳县明文化旅游集聚区不断提升。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渐完善

“各位父老乡亲请安坐,请听小伍说一说,人人都说时代好,那是我党在领导。新农村里新气象,有党领导大变样。”每个星期,南谯区章广镇鸦窝村文化志愿者伍健都要开展两到三场“小伍说书”,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近年来,我市持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建成3个全国文化先进县、1个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个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有效提升。

为了让更多居民享受文化建设成果,我市不断密织文化服务网络,全市8个县(市、区)建成市县级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纪念馆)10个,100个乡镇(街道)均设有综合文化站,1224个村(社区)全部建成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这些文化服务设施已全部落实免费开放,年服务群众达418万人次。

面对人民群众五花八门的文化需求,我市加大文化服务人才、特别是基层文化人才培育力度,近三年间共举办乡镇文化站长、基层广场舞蹈推广、业余文艺创作等培训班1290期,培训7.26万人次,打造出一支包括611名文化专业人员、429名文化站工作人员、198名乡村文化带头人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同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建立各类文化团队1628支,登记在册省级文化辅导员757名参与基层文化辅导工作。

将开展文化活动作为丰富城乡居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渠道,现如今,我市每年开展各类城乡公共文化活动达3000余场,其中,规模较大的场次过千,群众参与率超过60%。结合“文化进万家”“我们的节日”等主题,组织开展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春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四百”系列活动等多项文化活动,扩大文化惠民覆盖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添色彩。

文章来源:http://www.chuzhou.cn/2021/0923/4460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