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本网独家 襟江带淮 激情拥抱长三角

襟江带淮 激情拥抱长三角

462a18ea-aa14-4e46-a086-00b3ccc53821

滁州港口的船只正在进行装卸作业。 全媒体记者卢志永摄

9a35cde0-0cb0-4c4e-8a9b-004b7914af4e

正在建设中的滁宁城际铁路来安县汊河新区段。全媒体记者计成军 卢志永摄

9435c4a1-0d44-491f-86b2-75456cfe64ce

正在施工建设中的浦口-南谯合作标准化厂房一期项目。全媒体记者计成军 通讯员王 亚摄

 

9月9日,市委书记许继伟在出席上海市杨浦区政府与滁州市政府协同创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暨滁州国际(虹桥)会客厅挂牌仪式时指出,立足新阶段、开启新征程,加快滁州现代化建设,最大的机遇就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最现实的动力就是改革创新,最紧缺的资源就是人才技术。

滁州国际(虹桥)会客厅,作为全省首个在上海挂牌启用的会客厅,是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和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务实成果,是落实国家战略、深化交流合作的创新之举,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打造改革开放的新高地”的奋进之措,更是彰显了着力扩大更高水平开放的滁州速度。

作为立足上海、面向长三角对外宣传展示滁州的一个重要窗口,开展项目推介、产品推广、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注脚,滁州国际(虹桥)会客厅未来必将成为滁州与上海、与长三角多领域合作交流的一座开放之桥。

开放的地区最有活力,开放的经济最有竞争力。滁州,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桥头堡”,近年来,以开放合作为强劲引擎,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发挥“双圈互动、左右逢源”的区域优势,发扬敢闯敢试的“大包干”精神,不断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努力打造开放合作新高地,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交上了一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滁州答卷,也翻开了滁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一体化发展  扩大合作“朋友圈”

一直以来,开放融合是融入滁州发展血液的一个关键词。在开放融合的过程中,我市一方面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决策,另一方面勇立潮头、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不断扩大“朋友圈”,让开放合作的道路越走越宽。

与苏州携手打造中新苏滁高新区,高点定位、登高对接打造开放合作新高地。

7月20日,长三角一体化苏滁跨区域金融服务战略合作签约暨中新苏滁高新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揭牌仪式在中新苏滁高新区举行,旨在打通金融服务供需地域壁垒,实现政策协同,让金融要素跨区域顺畅流动,加快打造长三角一体化金融服务协同联动的“苏滁样板”。

作为苏州工业园区首个省外合作园区,2012年以来,中新苏滁高新区紧紧围绕“中新合作新实践、安徽园区建设新探索和皖版苏州工业园区”的目标定位,历经近十年发展历程,招引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引入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先进理念,不仅成为了苏皖两省跨省合作的典范,而且成为了全省开放合作的新高地,更成为了地方率先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平台。

与省际毗邻地区深度合作,打造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主战场、增长极。

6月28日,滁州市宁滁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管委会正式挂牌,主要负责编制和组织实施“顶山-汊河”“浦口-南谯”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各类专项规划、专项政策,承担功能区综合开发及管理服务、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投融资等业务。该管委会的成立,是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增长极的战略之举,意味着我市推进新型功能区建设翻开了发展新篇章。

加强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是滁州市推进五个“区块链接”的重要一环,是我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主战场,未来必将成为滁州新的重要增长极、动力源。

与此同时,我市坚持与周边城市携手共进,“朋友圈”越来越大:与上海杨浦区签署两地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的典范;加快推进与沪苏浙城市城区合作,与南京、苏州两市建立点对点的高层互动合作机制,与南京市签署全面合作协议,与苏州签署2个科技创新合作协议,共建科创共同体;每个县(市、区)和14个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均主动出击,深度接轨长三角,至少与一个沪苏浙城区开展对口合作,南谯区与浦口区、天长市与六合区、琅琊区与上海金山区山阳镇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凤阳经济开发区与江苏如东经济开发区、定远盐化工业园和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明光经济开发区和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实现合作协议城区全覆盖,已与长三角地区近30家园区开展了合作共建。

开放大门越开越大,互利合作不断深化。近年来,我市主攻“长三角”,瞄准“500强”,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实施了一批重大行动,推进了一批重大工程,建设了一批重大项目,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地区生产总值连跨2000亿元、3000亿元大台阶,站稳全省第三,2020年,首次跻身全国百强城市行列。

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市坚持“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理念,持续发挥重大项目“压舱石”作用,把“双招双引”作为一体化的强劲引擎,项目建设气势如虹,项目质态明显提升。据统计,我市1至7月份,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65个,其中省重点项目开工243个,个数居全省第1位;全市竣工亿元以上项目237个,其中省重点项目竣工103个,个数居全省第1位,取得了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个数和竣工个数两个全省第一的傲人成绩。

 

一体化共建  放大民生“幸福圈”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发展上的主动对接、主动融入,更是要在社会发展上的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目的就是共建一体化、共享新红利、共创新机遇。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我市按下了共建共享的“快进键”,一体化发展红利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

产业合作不断深化,滁州高教科创城联合南京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共同建设的滁州大学科技园正式运营,西交大科技园滁州园获批省级科技孵化器,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滁州高端智能装备研究院注册运营,建设安徽轨道交通研究院,运营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质检中心。

交通网络无缝对接,编制完成《滁州市沿南京江北新区扇形区域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研究》,启动沿扇形区域与南京互联互通项目15个,同时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建成通车滁宁公交换乘中心,天长市开通16路公交班线至南京地铁S8号线金牛湖站点,来宁公交换乘中心今年开工建设。发行全国交通一卡通——“亭城通”卡,实现了滁州与南京等200多个城市公交互乘互刷,与南京对接的内部循环进一步畅通。

生态环境联防联控,与南京、合肥、马鞍山签订《滁河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协议》,建立上下游协调联动机制,完成17.5公里的滁河风光带绿化景观工程,滁河被全国总工会和水利部评为“最美河流”。落实安徽、江苏两省《关于建立长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合作协议》。

营商环境日益优化,我市对标一流、对标沪苏浙,与长三角18个城市实现首批51个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与长三角所有城市实现市场监管联动,与长三角五大海关实现国际贸易“无缝”通关;全市11.6万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全面推开,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服务满意度均达100%,营商环境年度考核居全省第一,“亭满意”成为滁州对外开放的靓丽名片、安徽“四最”营商环境的服务品牌;大力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计划,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八大产业链链长制,落实招才引智“十大举措”,激发民营企业创业热情,成就企业家创意创新创造。

公共服务便利共享,促进医联体建设,与南京中大医院、上海九院签订医联体战略合作协议,全市6个县(市、区)与南京市医疗机构合作,共加入医院集团2个,建立医联体5个。深化教育一体化发展,南京、苏州多家学校在滁设立分校,通过互联网与苏州市30所学校开展结对共建智慧学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校区开工建设。打造政务服务优环境,积极推进长三角政务服务跨市通办,打造线上专栏和线下专窗办事双通道,“一市三省”(沪苏浙皖)14个城市51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区域通办”。

大鹏展翅酬壮志,潮起扬帆正逢时。“十四五”时期,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等多重国家战略的政策效应叠加释放之下,我市将在“双圈互动、左右逢源”中借外力、促内力,以推动合作再上新台阶的气魄决心和共享发展新机遇的满满诚意,致力于推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继续书写气势恢宏的“开放融合”大文章。

文章来源:http://www.chuzhou.cn/2021/0923/44609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