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本网评论 山城融合 乐活滁州

山城融合 乐活滁州

一直以来,滁州因琅琊山而为世人知晓。近年来滁州市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市上下共同努力,2019年全市经济总量全省第三名,2020年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城市的规模和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得到了质的提升,形成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新滁州。城市格局由“环滁皆山也”小城演变为北有古城、东有清流河、南有明湖、西有琅琊山“山水亭城”交相辉映的中等城市形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举旗定向,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上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各地比较优势,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空间”;“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等等。这对我市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市自古以来依山建城山城相融,老城格局尤为世人称道,目前历史文化名城创建正在推进。鉴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来之际,我市十四五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正在谋划编制阶段,面对新发展态势,长三角一体化势头迅猛,城市之间的合作更为紧密,竞争日趋激烈,有必要对我市国土空间格局深度研究,以城市特色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一、明晰发展愿景突出滁州元素

从十四五规划对发展的新要求上看,提升对山区等自然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水平,符合绿色发展的要求,能推动城乡要素互相流动,助力乡村振兴;从现实情况上看,全面小康时代人民群众的出行半径和文化旅游需求快速增长,需要我市周边的旅游资源优化整合再提升;从发展态势上看,琅琊山及西部山区的大柳草场、彩云洞、皇甫山、红琊山、“小九寨沟”等风光独特秀美之地,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吸引了更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基础设施服务配套尤为必要;从更大的空间视野上来看,沪陕高速、天潜高速、南洛高速、滁淮高速、滁西环高速已形成我市的大外环,将城市和琅琊山风景区及周边围合为一体(约746平方公里),琅琊山西侧G328建成通车西涧环湖路即将竣工,交通条件改善提升了通达性,将此区域作为核心城区已具备“深耕细作”的可能。

“山中游城里住”,一直以来都是滁州人的生活梦想,以通过山城关系为主线的全要素综合分析,在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指引下,以“宽简祥和乐业”的醉翁亭文化传承来塑造城市之魂,以“山水亭城”有机融合的山城形胜来彰显城市特色,应成为我们未来城市的发展愿景。

二、发力关键环节做好“三篇文章”

(一)聚焦生态做好保护文章

“摸清家底”才能精准施策,“如数家珍”才能更好利用。目前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即将公布,我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此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具备全域规划、全要素规划和全生命周期规划的特点,研究我市核心城区生产、生活、生态的总体功能关系,优化开发保护的约束性条件和管控边界,协调城、镇、乡村与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环境的布局关系。可依托国土资源调查成果,对标琅琊山风景名胜区规划要求,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坐标锁定、合理审慎划定生态红线,明确资源的开发利用边界,落实落细保护策略,形成“一张图”的管控体系,塑造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市域核心城区国土空间格局和空间形态,在高水平保护下高质量发展。

(二)系统谋划做好利用文章

“山中明月江上清风,目遇之成色耳闻之为声”,人与自然需和谐共生已成为共识,可着力于两个战略推进绿色发展,即“+生态”战略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提升林、水、湿地等生态资源比重,强化生态网络、生态节点建设以及系统性生态修复工程等措施,不断厚植生态基础,守护好绿水青山。“生态+”战略即致力于提升人口活力,培育创新产业体系,促进农业、生态、园林、民俗、科研等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推动体育、旅游、度假、健身、赛事等业态的深度融合,实现了生态资源向生态资产、生态资本转变,切实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提升全域风景品质等,在城乡发展、人居品质、资源利用等方面探索生态文明发展新路径,彰显生态价值。

目前以琅琊山风景区管委会直接管理或托管的区域,总面积约有352平方公里,其中规划的琅琊山、清流关和普贤庵三大景区占地约115平方公里,其他的区域约有237平方公里,该区域内存量国有和集体建设用地估算约2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有一定潜力,加之施集镇、大柳镇、珠龙镇等空间广阔,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项目用地保障能力。

(三)完善设施做好支撑文章

我市中心城区周边的高速公路系统随着滁州西环高速的建设形成城市外环,滁州西环高速贯穿西部山区。如何使看得到的风景成为能够感知感受到的美好,如何改善城市外环内西部山区路网密度不足增强区域内各功能区可达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目前西涧湖环路正在建设,山水城融合的态势更加明显,需进一步强化提升山区与城区之间的道路交通条件,以15分钟、30分钟通行圈为考量,对连接滁城、施集、花山、珠龙、城郊等主干道路、大量村村通道路,进行系统梳理完善提升,同时水、电、气、通讯等相关配套也应同步跟上。以上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设专题进行研究,在近期规划建设中分期建设完善。

三、聚焦一体化发展力求同频共振

长三角城市群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长江经济带的引领者,是中国城镇化基础最好的地区之一。我市作为27个中心区成员城市之一,应立足自身禀赋,用好后发优势,在产业积极参与分工和承载的同时,尤其在城市建设上建议对标正在规划建设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优化我市国土空间格局和新型城镇化进程,成为绿色发展的践行者和典范。

面对发展的“压力、难题、重任”的滁州三问启示我们“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要有新时代历史的维度、热爱滁州的温度、执著于事业的深度,共同建设好美丽家园。

(作者单位:滁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文章来源:http://www.chuzhou.cn/2021/0114/43186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