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外媒看滁 【南京日报】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南京日报】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1609120352(1)

(《南京日报》2020年12月25日B04版)

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滁州市“十三五”时期工业经济发展综述

滁宁城际铁路。计成军摄 

中新苏滁高新区的一、二期定向建设工业坊(标准化厂房)内,企业入住率达100%。 

康佳厂区。卢志永摄 

中国500强企业安徽康佳电子有限公司。 

琅琊经开区元气森林工厂。卢志永 赵辰摄 

亚士创能科技(滁州)有限公司。 

生态宜居的滁州。 卢志永摄 

“十三五”期间,滁州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0.67%,规上企业数净增25.9%;六大支柱产业转型升级速度加快,新能源产业产值占比提升近3倍;民营经济增加值总量超2000亿元、居安徽省第三…… 

一连串亮丽的数字,展示着这五年来滁州市全面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南京江北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持续加快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先进装备、智能家电、绿色食品、新型化工、硅基材料、新能源六大支柱产业,产业综合实力得到新提升、产业结构实现新优化、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真正阔步走上从传统农业大市向高质量发展工业强市奋进的康庄大道。

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规模总量持续提高。滁州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占安徽省总量由“十三五”初的6.2%增长到2019年底的8.2%,由安徽省第五进位到第三,规上工业总产值超3000亿元,站稳安徽省第一方阵。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0.67%,年增速高于GDP增速0.6到2.3个百分点,今年累计增速6.7%,高于安徽省平均增速一倍以上,居安徽省第一;企业规模增长明显,规上企业数由2015年末的1391户提高到现在的1767户,总数跃居安徽省第二。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门类更加齐全,纳入统计的主要工业产品种类由118种增加到140种;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量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由初期的20.6%提升到2020年的35.6%;支柱产业转型升级速度加快,智能家电、新型化工和新能源产业在六大支柱产业中占比提升,其中新能源产业产值占比提升近3倍。 

先进装备产业向“智造”转变。经过多年发展,滁州先进装备产业已经形成以汽车及零部件、仪器仪表、电线电缆、模具、农业机械、轨道交通制造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在区域上,初步形成了滁州经开区汽车及零部件、模具,南谯区机械制造,来安汊河轨道交通,全椒机械制造业,天长铜城仪表线缆5个特色产业集群。提高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推动“制造”向“智造”转变,重点加快示范企业、示范车间的培育工作,目前滁州市拥有省级智能工厂2家、数字化车间6个,市级智能工厂5家、数字化车间33个。推进“互联网+先进制造”,实施“滁企登云”,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两化融合贯标企业达27家。 

智能家电产业链条全面发展。作为安徽省三大家电生产基地之一、拥有多张“国”字号名片的家电产业基地——滁州,其智能家电产业已形成以惠科光电、立光电子、盛诺电子等为代表的新型显示,以博西家电、康佳电子电器、扬子空调、创维等为代表的大家电、以东菱电器等为代表的小家电,以惠科、立讯、长电等为代表的电子零配件和以鲲鹏装备为代表的家电装备制造产业四大板块,并拥有2家国家级、1家省级公共服务平台,拥有从装备制造到生产、研发、设计、检测一条龙的全产业链体系。 

绿色食品产业品牌效应凸显。雀巢银鹭、养元饮品、盼盼食品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的纷纷落户,将滁州逐步打造成为华东地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有力推动滁州食品产业品牌化发展。 

新型化工产业集聚成势。作为安徽省三大化工生产基地之一,滁州市依托定远盐化工园、来安精细化工园和全椒化工新材料园三大特色产业园区,全力推进化工产业集聚发展。华塑公司进入2018年度安徽省制造业综合实力50强;华塑、华甬上市步伐加快,安瑞升向主板上市迈进;光大、众兴菌业、中利光伏等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入驻定远盐化园区,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 

硅基材料产业向高端转型。滁州硅基材料产业基于凤阳石英砂资源,致力于提升产业层次并取得实效:安徽福莱特光伏玻璃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约10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玻璃生产基地;凤阳硅谷智能特种光电玻璃项目达产后,将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最先进的超薄、超白特种光电玻璃原片的生产基地;总投资35亿元的光棒光缆生产项目、总投资12亿元的火凤凰微晶新材料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将带动滁州硅基材料产业实现质的飞跃。 

新能源产业势头强劲

滁州市新能源产业以光伏、新能源动力锂电池、风电等企业为主,随着总投资110亿元的晶科能源太阳能电池片组件项目、100亿元的星恒电池、57亿元的隆基乐叶光伏单晶组件、50亿元的国能电池、50亿元的利维能电池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建成投产,滁州市新能源产业迎来爆发式发展态势。2019年,全年新能源产业产值增长100.4%,增速居六大支柱产业之首。 

创新驱动显著增强。新增省级技术中心57家、市级技术中心107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437家,与京东合作的数字产业园、与华为合作的“三朵云一中心”、与中关村合作的“一中心一基地”、与中轻联合作的轻工产业高端服务平台等签约落户。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4家,设立市级博士创新工作站65家;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研发投入84.8亿元,取得科技成果1129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9项;专利授权17461项,滁州全市企事业单位主导制(修)订国家标准41项、行业标准43项,团体标准7项。 

数字经济稳步推进。全柴动力、安康电子入选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全柴动力、安康电子共3个项目入选工信部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全椒海螺水泥等5家企业入选安徽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已有500余家企业与华为、京东、阿里、移动、电信、联通等云资源公司进行了对接合作和开展企业登云,实现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应用等。通信基础建设稳步提升,4G网络城乡覆盖率均达100%,建设完成并开通5G基站1009个,初步实现城区政府机关、商圈、高校的区域覆盖。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滁州市不断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累计成功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3个、国家级绿色工业设计产品5个、省级绿色工厂7个;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已有60家企业80个项目列入安徽省节能环保产业“五个一百”专项行动计划;持续推进清洁生产,累计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综合加强工业节能,加强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监管和节能诊断,滁州市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0%以上;大力开展工业节水,累计拥有省级节水型企业31家、市级节水型企业30家。 

本版图文供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

文章来源:http://www.chuzhou.cn/2020/1228/43104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