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本网评论 政绩、政迹与政疾

政绩、政迹与政疾

政绩、政迹与政疾,虽一字之差,却内涵各异。所谓“政绩”,不言而喻,就是一段时期我们取得的工作成绩,凝聚于推动单位工作发展的过程之中,表现为各项工作的实质性完成或预期目标的实现。所谓“政迹”,字面理解,就是工作时留下的痕迹。大凡为政者,都希望多做工作、多出政绩、多留政迹。而“政疾”,顾名思义,就是为政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会对事业发展和人民利益造成损害。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分清政绩、政迹与政疾的区别,力避政绩、政迹与政疾的误区,显得至关重要。

要多创政绩。对待政绩的心态决定干工作的姿态。如果心浮气躁,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去干工作,就可能走到追求“虚假政绩”、“数字政绩”的偏路上去。只有以平和的心态去看待政绩,才能自觉把当前工作放到长远发展中去思考,把近期目标放到为实现长期目标创造有利条件中去谋划,多干一些为基层打基础、谋长远的“基础工程”,少干一些华而不实、中看不中用的“泡沫工程”,多干一些为民谋幸福、促发展的“民生工程”,少干一些为个人的“面子工程”,多干一些为群众解难帮困、雪中送炭的“暖心工程”,少干一些为个人沽名钓誉、锦上添花的“形象工程”,为事业未来发展留下广阔的空间,为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留点政迹。创“政绩”才能留“政迹”,为政者留下什么样的政迹,取决于政绩的含金量、群众的认可度。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轰轰烈烈的表面文章,把形象工程、盆景工程视为值得骄傲的政绩,把追求形式上的“痕迹管理”奉为圭臬,这样的“政迹”一时间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搞得基层干部苦不堪言,老百姓也不认账。为官从政者要想真正在群众心目中留下好名声,留下永不磨灭的政迹,就要防止把“痕迹”当作政绩,而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实实在在干事创业,切切实实担当作为,全心全意为百姓谋利益,拿出过硬的工作实绩,这样的“政迹”才是我们的为政之要、成事之本。

要避免政疾。“疾”者,病也。实际工作中,因政绩观的“病变”而诱发“政疾”并非个别现象。有的领导干部在创造“政绩”过程中,不从实际出发,不讲对群众负责,专门揣摩领导意图,竭尽所能拍马媚上。有的为官理政动机不纯,搞急功近利,投机取巧,把“捏造政绩”作为捞取政治资本的筹码,谋私谋官的手段。有的甚至不惜“杀鸡取卵”搞破坏性开发,以致给后任留下包袱,自己则在群众中留下骂名。这种“变味政绩”的背后,给当地埋下诸多隐忧。表面上经济数据一片“繁荣”,实则却是“体弱虚胖”,甚至造成“政绩烂尾”,糟蹋地方财力物力资源,为继任者留下“政疾”,甚至是“顽疾”,阻碍今后的建设发展。不让政绩变成“政疾”,就要增强干部为民初心,彻底扭转干部政绩观,营造干实事、谋长远、利人民的理政氛围。同时,还要用科学的方法评价政绩,使那些把“政疾”当政绩,企图捞取政治资本、为升迁铺路的人没有机会、没有市场,进而激发真心干事者踏实干事、多出政绩。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忘初心,心怀民生,造福百姓,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百姓自会从中看出清廉与政绩,读出胸襟与情怀,留给后人的就必然是敬仰与回味。

文章来源:http://www.chuzhou.cn/2020/1225/4309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