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外媒看滁 【江苏经济报】来安:鸟类天堂迎客来

【江苏经济报】来安:鸟类天堂迎客来

 

QQ截图20201201153005

《江苏经济报》(2020年12月1日 B04版)

 

QQ截图20201201153100

 

 

QQ截图20201201153117

天朗气清、碧水逶迤,一场冬雨过后,安徽省来安县池杉湖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数万只鸿雁、斑头雁,鸬鹚等候鸟纷纷迁徙回归来安县池杉湖湿地公园。“池杉魅影、林鸟依依”,置身公园内,目之所及,入眼斑斓,耳之所闻,百鸟争鸣,五颜六色的鸟儿或站立枝头,或群起盘旋,摄影爱好者们纷纷架起长枪短炮,按动快门,用镜头捕捉鸟儿们翩跹的身影。

池杉湖湿地公园位于安徽来安与江苏六合交界处,此地原是一片滩涂,由于地势低洼,常遭水患。20世纪七八十年代,来安县政府经多次试验,在水涝严重的低洼浅滩,成功营建千余亩池杉林。

2004年12月,私营企业主韩汇山与来安县雷官镇签订核心区池杉林及周边土地的流转承包合同,自2005年开始,为更好地保护这片池杉林和栖息于此的近百种鸟类,政府部门和公园项目方全面实施池杉湖周边“退渔退耕还湿”工程,在有关部门和专家团队指导下,对整个园区进行了大量积极有效的生态性修复和保护性建设。 

在政府和公园项目方的努力下,不仅已有的池杉得到了保护,当地还在相邻水面补栽了133300平方米、20000多棵池杉。修复区内,湖水清澈见底,水草清晰可辨,一条木栈道从湖中穿过。

“树苗除一部分从池杉湖中提取外,也从外面引进了一些。”韩汇山说,10余年过去,新种植的池杉也有了碗口粗细。

经过40年左右的发育演替、15年的精心修复,超667000平方米的池杉林早已扎根在这湖面上,池杉湖湿地公园现已形成分布池杉总数50000多棵、具有独特观赏价值的“水上森林”湿地景观,傲立水中的池杉不仅留住了水土,也引来众多鸟类。据统计,湿地公园共分布维管植物60科154属194种,鱼类8目15科43种,两爬类4目8科18种,兽类5目5科13种,鸟类13目32科98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3种。2017年12月27日,池杉湖湿地公园顺利通过原国家林业局评审公示,正式被认定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单位。

“我们在湿地周边重新整修了河道,通过退耕退渔还湿设置了‘护城河’,从而将湿地与外界整体隔离。”来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杨延忠介绍,为了保护湿地环境,让鸟类有更好的栖居环境,来安县开展池杉林生态保育区岸坡植被修复1300米,引进种植数百种荷花、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柳树、香樟树、柿子树等树种。利用现状农田,将1000500平方米水稻田改为莲藕种植,池杉湖西边雷官镇境内农田也实现流转、规模绿色种植,有效减少了人类的活动影响和农业生产污染,为鸟类生存活动增加了空间范围。

从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数万只鸟类会在池杉湖湿地聚集,大量鸟粪等落入水中,致使池杉湖水质富营养化,为改善水质,蕴养鱼类,形成树、鸟、鱼良性生态,池杉湖管理部门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合理规划,疏浚河道沟渠4千米,修建过水涵闸两座,使水质较差的池杉湖水流出,进入千亩荷塘,种植“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进行一次水质净化,再将水引入外围莲藕种植区进行二次水质净化,最后将净化过的水返还到池杉湖,形成水系循环,保养湿地生态。

林中有水,水中有林,林中有鸟,水中有鱼,独特的生态景观,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游客及鸟类爱好者,也给附近村民带来了增收的好路子。“我家土地流转给了公园,不用种田了,我就在公园里开游船,一边欣赏着好风景,一边就把钱挣了。”陈有伦是雷官镇杨渡村村民,将家里的33335平方米土地流转给公园以后,老陈也来到了公园,成了核心区一名船工,土地流转的收入,加上在公园的务工收入,年收入达到48000元。据了解,目前像陈友伦一样在湿地公园工作的员工有100余人,大部分都是当地村民。

作为一个包括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等多种类型的湿地公园,池杉湖湿地规划总面积2260000平方米,湿地率达到71.73%。 按照“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湿地公园共划分为生态保育区、修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宣教展示区及管理服务区5个功能区域。其中,合理利用区将主要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和体验活动,并展示湿地生态种养方式。 “未来,我们想把这里建设成一个科普基地,让孩子们走进自然,普及生态知识,让摄影家把池杉湖的美传播出去。”韩汇山说,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提升池杉湖的知名度,让当地得到更好发展。 文/ 李昌斌 戴义敏 苗竹欣 图/吕 华

文章来源:http://www.chuzhou.cn/2020/1202/42964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