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专题专栏新阶段 再出发 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要闻综合 山水亭城幸福歌

山水亭城幸福歌

山,是这座城的名片;水,是这座城的灵魂;整洁有序,是这座城的常态;和谐宜居,是这座城的底色。

放眼滁州,一条条新修道路纵横交错;一个个老旧小区焕发新机;一片片绿地生机盎然;一批批民生工程投入使用……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来,我市将为民、惠民、靠民的创建理念深深根植于创建工作的方方面面,坚持问题导向,厚植为民情怀,高质量推进城市品质提档升级,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日益向好,公共设施不断完善。生活在这座山清水秀、充满文明和谐之风的城市里,群众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南湖风光

滁色画卷动人 乐居醉美滁州

蒙蒙细雨中河水静静流淌,初冬时节的清流河公园显得静谧而迷人,水清岸绿,空气清新,来此晨练的人络绎不绝。“过去清流河岸边生活垃圾随意堆放,臭味难闻,和现在比真是天壤之别。”正在晨跑的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

宜居的生态环境,是人民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我市加快补齐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短板,从全力治理、着力提升城区水质、扎实推进雨污分流改造等方面,奋力推进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整治工作。2019年提前完成“基本消除城区黑臭水体”的总体目标,清流河、内城河、北湖、会峰路渠已不再是过去的城市黑臭水体,市民享受到河清、岸绿、景美、水畅的宜居环境。

城市面貌的改变得益于政府大手笔投入。三年来,我市累计投入600余亿元,大力实施老城改造、河湖治理、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老旧小区、棚户区、农贸市场、背街小巷改造提升等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城市发展“旧貌焕新颜”。截至目前,市本级已改造了70个老旧小区,改造面积达186万平方米,惠及群众18501户,完成143个棚改房屋征收项目,提升社区公共服务用房41个,新建改造公厕144个,新建公共停车场26个,建设完善12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69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改造12个公共体育公园。

城市“大动脉”和“毛细血管”接连被打通,满足市民便捷化出行需求,更在潜移默化中助力区域甚至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

丰乐大道、来安路、凤凰路改造面貌一新,城南路网快速推进;中都大道北延、定远路、菱溪路改造已放行,缓解了老城区南北交通压力;明湖路网、紫薇路下穿铁路两侧引道、上跨清流河桥等建设快速推进,建成后将成为我市城南重要的城市干道和琅琊新区联接主城区的交通要道。

每到傍晚,滁州上水关清风拂面、欢声笑语,人们或散步、或健身,孩童们在此嬉戏流连忘返……

承载着老滁州人的记忆,文德桥、遵阳街、上水关……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资源禀赋,改造修缮古城,让历史中的“滁州”再露新颜。东大街桥、文德桥加固修缮、章益吴棠故居保护、紫薇北路北延、北湖拱极门、望湖阁等均已完工,北湖已开园、太仆寺试运营、明湖预开园。遵阳街改造下水关文物保护、瓮城、大东门、历史建筑修缮主体等均已完工,古城风貌初步显现。我市成功获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冲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围绕“山、水、园、亭”做文章,我市加快老城区改造,实施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综合改造、滁阳古城文化主题公园、紫薇路北侧绿化二期等项目。加强街头绿地建设形成点、线、面、带、环、网相结合的绿化网络,建设中都大道、丰乐大道等城区道路公园绿地提升项目。着力推进城南环境建设,实施龙兴路绿廊二期、南撇洪沟绿化项目、金陵路绿廊、气象公园建设等。建设园林苗圃基地、中央公园、鳌鱼塘公园等。

如今,滁州绿意越来越浓,“山在城中,水从城过,园建街边,亭隐林中”的山水城市特色日益彰显。

优美宜居的居民小区(龙山小区)

提升城市品质 精塑城市形象

“自从实行垃圾分类以后,小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纸盒、瓶子等垃圾可以兑换生活用品。”今年5月6日,在龙池花园小区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现场,社区居民李阿姨拿着兑换来的牙刷和牙膏乐呵呵地说。今年琅琊区把龙池社区作为垃圾分类试点片区,为滁州市的垃圾分类工作提出符合滁州市市情的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和规划建议方案。

城市环境日新月异,如何做好城市管理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创城以来,我市以常态化机制实施精细化管理,以治脏、治乱为主线,推行“一街四方”联勤,突出主要商业大街、校园周边、公园游园和市领导包保路段等重点区域,深入开展垃圾卫生、市容秩序、门头店招、违法建设和文明养犬等一系列专项整治,促进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以开展“净城”行动为抓手,扎实开展环境卫生整治。集中摸排、清理城区死角垃圾,3年共清理死角垃圾3800余处,清理垃圾逾1.2万吨。推进环卫一体化。引进了环卫一体化PPP项目,采用多元化机械作业模式,利用多种现代化的环卫机械设备,开展精细化作业,实行人机结合,由传统的简单扫地改为“吸、扫、降、冲、洗”的综合作业模式,实现由扫到洗的升级,作业质量和工作效率大为提高,实现了“大环卫、全覆盖、一体化”的目标。

坚持堵疏结合,开展经营秩序整治。重点对学校、商超周边及广场公园等重点区域占道经营进行巡查监管,实施联合整治,加强流动摊点管控,3年来共整治出店、占道经营96315处。先后对丰乐菜场周边、蓝天路、花山西路等经营秩序混乱的区域实施了专项整治,2019年还组织对创业路狗市实施了搬迁。

针对“行车堵、停车难、秩序乱”等顽疾沉疴,开展交通秩序整治。组织千名警力上路执勤,开展电动三轮、四轮车专项整治,依法整顿二手车市场,新建公共停车场11个,全面施划停车泊位,新增泊位2.6万个。开展“一街四方”联勤执法,现场曝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查处各类重点违法行为61.6万起,非现场采集机动车违法停车22.5万多起,现场拖移违停车辆1.8万多辆。

除此之外,实施“大拆违”拆除各类违法建设7500多起、面积40多万平方米,取缔147个废品回收站点、面积13万多平方米,清理“牛皮癣”12.3万余处,拆除墙体广告、遮阳棚、LED、破损店招及户外广告1.3万余处,完成235个小区管线整治任务,组织“文明养犬进社区”“文明养犬进校园”等各类文明养犬宣传活动1600多次,共处理不文明养犬行为5700多起,收容流浪犬、违规犬3600余只……随着一件件城市管理举措精细化、常态化实施,困扰滁城市民多年的脏乱差成为“过去式”,文明有礼成为广大市民的共识。

春意盎然的大柳河道

人居环境整治 乐享幸福生活

房屋色彩明亮,道路干净宽敞,车位整齐划一,设施一应俱全……走进滁城市公安局宿舍小区,焕然一新的面貌让人一点也看不出来这里曾经是个“脏乱差”的老旧小区。“我们小区有如此干净整洁的环境,离不开社区和新物业人员的大量硬件投入和精心管理。”在小区休闲广场健身的居民周光正高兴地说。

“原先琅琊区农机巷既脏又乱,除路面坑坑洼洼不说,还存在乱搭乱建现象。”一位张姓居民向记者介绍说:“去年8月政府对这条巷道进行了改造,你瞧,现在巷道改造整洁漂亮。”如今的农机巷干净整洁,路面平坦,巷道两边的墙上,还绘有“文明创建”“抗疫英雄”“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等主题的文化墙,文明之风扑面而来。

背街小巷、老旧小区是一座城市的“里子”,如果治理得当,既为市民提供生活上的种种便利,又能承载起厚重的城市文化韵味。3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持续推进,在改造过程中,坚持从改观小区面貌、改善房屋功能、改造基础设施、改优居住环境等方面统筹施策,注重解决城市停车难、社区综合服务用房少等实际问题,改造后的老旧小区成为了“彰显文明特色、展现城市面貌、提升生活品质”的特色小区,顺利实现“破旧立新、一步一景”的华美蝶变。

在改善居住环境“硬件”的同时,严格规范居民小区物业管理。全面提升城区579个住宅小区文明创建达标工程,针对414个有物业服务的居民小区物业管理达标升级,提升服务水平;针对165个无物业管理居民小区物业,探索“大物业”管理。积极推广“红色物业”,目前,市本级424个物业小区、62家物业企业、58个业委会均成立了党组织,组建率较高,在银花西区、梧桐郡等小区打造了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成效的“红色物业”示范小区。同时,精心组织开展了物业服务品质提升工程、小区车辆规范停放工程、小区创建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程和物业服务收费公开透明工程、物业服务品质提升突破行动等一系列专项行动,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拔节提升。

为切实解决居民小区内车辆乱停放、杂物乱堆放、私拉乱接等“顽疾”,自2019年以来,市住建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城管执法局等6个部门,认真指导辖区定期开展综合执法进小区行动,截至目前,已开展60余次行动,拖移机动车96辆,非机动车253辆,清理僵尸车500余辆,剪断充电飞线1500余根,治理成效明显,居住舒适度和安全度更有保障。

山水之城、和谐滁州,创城为民、你我共享。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让我们继续为文明奋斗、为幸福放歌。

改造后的农贸市场整洁有序(金煌农贸市场)

文章来源:http://fashion.chuzhou.cn/2020/1130/42956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