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专题专栏新阶段 再出发 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要闻综合 凝聚“三种力量” 助推文明实践

凝聚“三种力量” 助推文明实践

滁州网讯 作为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近年来,天长市围绕“传播新思想 引领新风尚”的目标,聚焦群众需求,凝聚“乡土力量、融合力量、榜样力量”,开展聚人气接地气的文明实践活动,从而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凝聚乡土力量

打造“有泥土味”文化人才队伍

天长市以乡村基层的创造力激发文明实践的生命力,以具有乡土气息的活动为载体,挖掘乡土文化,培育乡土人才,彰显乡土风貌,增添乡土色彩。

以“扮靓美丽乡村、留住乡愁记忆”为目标,打造乡土文化新阵地,将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全方位展示乡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亮点特色,持续增加乡土文化的内涵价值;组织动员各地的文化能人、文化达人以及文化热心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培育“说地方话”“有泥土味”的文化人才队伍;培育乡土文化接班人,在乡村基层开展群众性的培训活动。

塑造乡土文化好品牌,以城市社区孝亲文化节、“开秧门”农俗文化节等为舞台,精心打磨以“千秋宴”为代表的美食文化、以“天官画”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大鼓书”为代表的曲艺文化,把文明实践活动的末梢真正延伸到乡村基层。

凝聚融合力量

形成“乘法效应”服务基层群众

天长市认真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管、用”的文章,注重融合建设、发挥融合作用。

探索“融媒体+文明实践”的发展模式,做到两个中心总体谋划、平台共建、资源共享,通过相融相加,使融媒体中心成为文明实践中心的最强大脑和媒体创意厨房。今年以来,天长市综合运用报、屏、网、微、端等多种形式,开设“文明实践在天长”“文明实践书记访谈”“移风易俗大家谈”等专题专栏以加大宣传力度。一场场生动的宣讲,一台台精彩的演出,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个个志愿者的形象,通过多种媒体形式传送到千家万户。

今年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安徽日报、安徽卫视等中央和省级媒体多次对天长市的文明实践工作进行报道,引起了较大反响。天长蓝天救援队队员李苗苗疫情期间驰援武汉的感人故事被各大网络媒体聚焦,广为传播,她本人也因此被评为2020年全国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

融合各种阵地、人才、活动的资源,统筹组织、宣传、教育、科技、文化等部门以及社会团体力量,形成“乘法效应”,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天长市对辖区内1000多个文化广场、少年宫、农家书屋、健身场所、村史馆等进行有效整合,打造融理论宣讲、文体活动、非遗传承为一体的多元阵地和个性空间,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百姓生活。

组织动员1000多名文化志愿者以“文艺轻骑兵”小分队为单位,走进乡村基层,常态化开展“一小时巡演”。节目取材现实,草根特色,“冒着热气,带着露珠,透着温度”,“百姓演、百姓看、百姓乐”,形成了“散是满天星、聚是一条心”全民参与氛围。

凝聚榜样力量

通过“身边好人”激发社会正能量

天长市组织各镇(街道)和村(社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平台,以接地气聚人气的活动为载体,用模范好人的事迹感召和激励广大群众弘扬时代新风,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汇聚磅礴力量。

2020年,以天长籍“中国好人”李宏祥、黄宗玉为代表的模范好人群体主动参与了一刻钟微宣讲活动。他们走进农家院落、厂房车间,用自己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故事感召群众、带动群众,以点串线,以线成面,传递“榜样力量”,引发“榜样效应”。同时,实现了沟通“零距离”,增强宣讲影响力。

凝聚“三种力量”,营造了人人参与、人人享受的文明实践浓厚氛围,打造了“传播思想、实践文明、成就梦想”的百姓之家,更搭建了全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的梦想舞台,从而推动了天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http://fashion.chuzhou.cn/2020/1120/42915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