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本网独家 党建,锻造滁州风清气正的伟大工程

党建,锻造滁州风清气正的伟大工程

滁州网讯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和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突出问题导向,注重改革创新,全市党的建设得到切实加强,党的组织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冲刺总量全省第三、建设现代化新滁州提供了坚强保障。

70年滁州礼赞

岁月流金,党旗高扬。

波澜壮阔的岁月里,皖东这片流淌着红色血液的热土上,鲜红的党旗始终在滁州改革和发展大潮中高高飘扬,引领和激励无数皖东儿女前赴后继,胸怀理想、坚定信仰,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回望来时路,筚路蓝缕,硕果累累;迈步新征程,初心不忘,薪火相传。

得益“1”突破,党的建设在滁州拉开序幕

将时针拨回到100年前,那时候的的中国,国家混乱,民不聊生。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同一时间的皖东大地,广大工人和知识青年接触并学习了马列主义著作后,思想开始觉醒。在凤阳,在南京、上海读书的凤阳籍进步青年朱完白、陈醒梦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经常回乡开展革命活动。在滁县,直属中共南京地委领导的滁县第一位党员“鸿儒”,利用在滁县铁路工会工作便利开展工作。及至1926年2月,滁州市最早的党小组——中共凤阳县凤城临时党小组成立。

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信仰的力量无穷,为了共同的理想信念,为了共同的奋斗目标,一个又一个皖东青年,团结到中国共产党的周围,汇聚到鲜艳的党旗下,立下一生跟党走的誓言,从此一路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历经硝烟四起的革命年代、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期,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凝聚在党旗下,奋斗在征程中。翻开滁州发展历程大事记,任何一个时期,每一个关键时刻,危难关头,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哪里有危险,共产党员就出现在哪里。得益于这一份伟大力量的凝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滁州的发展不仅实现如期如愿冲进全省第一方阵,更向着总量全省第三、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滁州稳步迈进。这力量来自哪里?力量来自全市21万共产党员,来自近1万个基层党组织。

扬帆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市委始终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聚焦重点,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落实中央及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精心组织“讲严立”“严强转”“三个以案”专题警示教育。强化党员干部党性锤炼,在小岗创建了全国首个村级党性教育馆,在城区创建了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等10个独具特色的社区党性教育馆,5万多名党员接受教育。严肃党内组织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持续优化政治生态,全市党员干部“四个意识”树得更牢,“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切实强化。

抓住根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聚焦学懂弄通做实,坚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深入组织开展“五大一新”“六团六进”宣讲等活动,深化“领导干部上讲台”“送理论进基层”制度,全市县处级以上干部上讲台810多场,深入基层讲党课2300多次。分级分层组织开展轮训,党的十九大以来,市县两级举办轮训班700多期,培训党员干部1.7万余人次实现乡科级以上干部全覆盖;以基层党组织为单位,组织党员集中学习50多万人次,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念根基。

党的执政根基在基层,活力源泉在基层,工作重心同样落实在基层。

我市始终突出强化政治功能,树牢大抓基层导向,坚持力量下沉、管理下沉、服务下沉,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引领服务发展的能力。

持续压责任夯基础,建立“四责一体”责任体系,完善党建联系点制度,实行领导干部抓党建清单制管理,开展党建工作季度述职,推进任务落实。深化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实施党支部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党支部“标准化+星级支部”创建行动,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126个,打造样板党组织120个。

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全面提升,在全省率先出台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意见,开展城市党建“六化一创”建设,探索“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的“1+1”管理体制建设,推进“党建带群建、合力促创建”活动,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开展非公党建“提档升级”行动,实施党支部ABCD分类管理,提升“两个覆盖”质量,全市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达到65%。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党建“双星双评”活动、组织“灯下黑”专项整治,推进市直机关党组织整改达标。

紧扣“零”容忍,为滁州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激浊扬清,方能正气充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履行党章和宪法赋予的职责,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力净化政治生态,在全国树立了正风反腐促发展的滁州样本。 

驰而不息正风反腐。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抓早抓小,积极践行“四种形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有力消减腐败存量、有效遏制腐败增量,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形成了查处、曝光、整改等一整套工作机制,严防“四风”反弹。深入开展“三查三问”,制定“三查三问”指导意见,印发“六个一”行动方案,推动形成常态化督查问责、解决问题长效机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开展《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督促提醒受到谈话函询、问责处理的党员、干部在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上作出说明或检查。严把政治关廉洁关形象关,印发《市管干部任前征求意见回复工作操作程序》,2018年以来,动态管理993名县处级干部廉政档案,回复党风廉政意见507人次,提出暂缓或不宜使用意见17人次。

坚决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强化学思践悟,严格对标看齐。在全省率先开通“一端一微一报一平台”,手机客户端下载量、微信关注量、手机报覆盖面、门户网站点击量均在全省16个市处于领先。积极推进“一园一厅一展”建设,建成廉政文化公园“镜园”,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展厅)建设加快推进,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组织开展廉政文化摄影作品展。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六进”和“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等活动。

一体推进纪检体制、监察体制和纪检监察机构“三项改革”,持续深化“三转”,调整优化纪委监委内设机构、职能权限设置和人员编制配备,市级监督执纪部门的机构数、编制数占78.9%、82.1%,县级占78.7%、84.1%。确保定位向监督聚焦,责任向监督压实,力量向监督倾斜,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有序推进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协作区建设,全市8个县(市、区)整合108个乡镇纪检监察力量,设立24个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协作区,全面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才能推动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党员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敢于担当的若干意见》,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滁州市党员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容错纠错免责实施办法》,对改革创新者推行容错纠错,及时为受到错告、诬告的党员干部澄清问题,消除负面影响,释放出对干部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的强烈信号。在全省率先出台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12条”、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8条”,从选拔培养、政治经济待遇、养老保障等方面,全方位激发基层一线干部活力,真正让干事者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有效激励和保护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下好“一盘棋”,共建现代化新滁州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坚定不移冲刺总量全省第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滁州,亦是如此。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始终把“好干部”标准落在实处,紧扣全市中心大局,从严从实选拔,真管真爱监督,锻造了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滁州改革发展事业提供了坚强保障。

坚持“重品行、重业绩、重适配”导向,全面落实“六选六不选”要求,完善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干部能上能下等机制,以鲜明用人导向引领干部干事创业。建立健全干部“五库四清单”和年轻干部后备库,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实行“双百分制”综合考核,加强平时考核和日常监控,强化考评结果运用,党的十九大以来,先后提拔重用市管干部270多名,其中提拔重用信访维稳、脱贫攻坚、文明创建等“七个一线”干部100多名。

大力实施干部“活力工程”,完善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意见,优化队伍结构,激活干部队伍“春水”。开展干部“大培训”“大锻炼”,坚持多岗位锻炼、基层一线磨炼、急难险重任务锤炼干部,精准培养干部,先后选派33名干部到苏浙沪等经济发达地区外挂,120多名干部“双向”挂职、280多名到服务发展和服务民生的一线历练,砥砺意志、增长才干。

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增长步伐加快、位次前移,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0.6亿元,同比增长9.4%,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乡村振兴突破年”行动也取得阶段性成效。

乡村要发展,但更需要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我市将健全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规范村级党务、村务公开。大力促进法治,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平安村、文明村、生态村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努力引领德治,组织村企党组织通过文化设施共享、文体队伍共建、文艺活动共办等方式,推动企业文化、经营管理理念、精神文明创建与乡风文明建设相结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红色领航,振兴皖东。承载着时代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生机勃勃的皖东大地,正升腾着新的激情和梦想。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党组织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戮力同心、砥砺奋进,在冲刺总量全省第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新滁州的生动实践中谱写新的篇章。

文章来源:http://www.chuzhou.cn/2019/1016/40242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