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百姓热点 陈东华:深藏功名在基层,发挥人生光与热

陈东华:深藏功名在基层,发挥人生光与热

耄耋老人陈东华被授予“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称号,系我市首位获此殊荣的退役军人

深藏功名在基层,发挥人生光与热

战争时期,他冲锋陷阵,先后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先后获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和平年代,他脱下军装,收起了所有荣誉,无怨无悔地回到家乡务农,在基层发挥自己的光与热。64年来,他深藏功与名,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他就是家住凤阳县大溪河镇小侯小区的原中国人民志愿军24军70师210团退役老兵陈东华。7月26日,在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上,陈东华被授予“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称号,这是我市首位获此殊荣的退役军人。

战争时期先后三次立功 

1930年3月,陈东华出生在凤阳县大溪河镇,由于家境贫寒,他8岁就开始帮人做工,但还是吃不饱穿不暖。1949年1月,凤阳县解放,年仅19岁的陈东华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里,他做事积极,又喜欢帮助别人,很快被提拔为班长,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转战大别山区开展剿匪作战。

一次战斗后,陈东华所在的部队击败了敌军一个营,大部队乘胜追击,陈东华则被安排押送三名战俘回解放区。途中,三名战俘施计逃跑,陈东华朝着敌营长警卫员一路狂追,最终在被咬掉手上两块肉的情形下,将敌警卫员抓住,及时准确地获得了敌军的大量情报,他因此被授予三等功。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陈东华随部队赶到上海,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军事训练。由于要模拟适应朝鲜战场的条件,当时的训练非常艰苦。“冬天雪堆里一趴就是几个小时,手脚都冻僵了,吃饭都吃不起来。但我自始至终都咬牙坚持了下来,并在全团的文化、军事、政治等各项考核中夺得第一。”综合之前剿匪的优秀表现和全团练兵第一名的骄人成绩,陈东华被授予一等功。

1952年9月,陈东华在皮定均将军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接替先期入朝的27军防守朝鲜东海岸。

当时,陈东华所在的连队与敌人在一个无名高地对峙。“敌人在山上,我们在山下,敌我双方的最近距离只有270米!”陈东华回忆说。对峙了一段时间,上级决定对这个无名高地进行反攻。身为班长的陈东华率领战士奋勇向前,消灭了很多敌人。那场战争,我军创下了一个连成功歼灭敌人一个连的奇迹,陈东华所在的连队获得了通报表扬,其个人被授予三等功。

退伍后深藏功名在基层 

抗美援朝结束后,陈东华跟随部队回到国内,并于1955年10月退伍。

“退伍后,我父亲被分配到石门山国有林场当工人,但他不想给国家添麻烦,毅然回到老家当起了农民。”陈东华二女儿陈传珍说。由于陈东华吃苦耐劳,又是当时生产队唯一的党员,很快就被任命为大队委员,并担任生产队队长,这一干就是20多年。

据陈传珍介绍,她父亲为人正直,虽然是生产队长,但家里并没有因此沾一点光。由于兄弟姐妹多,她家一度还成为队里的贫困户。“印象最深的是,我小时候患有小儿麻痹症,7岁那年,蚌埠部队医院免费给农村儿童做手术,家里想送我去,但没有路费钱,左邻右舍就让父亲去找公社要点,但是父亲坚决不同意。”最后,还是几家亲戚帮他们凑齐了路费。

陈东华常说,“我家虽然穷,但不能一穷就给政府添麻烦,要自力更生。党和政府对我们这么好,只要我能动一天,就不能给政府添麻烦。”

陈东华有6个女儿和2个儿子,儿女们也都继承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虽不富裕,但过得知足。

多年来,陈东华一直没有向儿女们系统地提起自己曾经的英雄事迹,也没有向组织上提起立功的事情。他把立功证书和军功章保存在一个木箱子里。后来由于搬家,子女们才知道他的赫赫战功。

现在,陈东华已九十高龄,家境仍不富裕,但好在子女们都很孝顺。政府不仅发放补贴,逢年过节还经常来看望他,他感到很高兴,逢人便说:“还是共产党好,还是新中国好!”         

(记者李志情)

文章来源:http://www.chuzhou.cn/2019/0801/3956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