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本网独家 【爱国情·奋斗者】爱凝笔端写真情 乐为百姓鼓与呼

【爱国情·奋斗者】爱凝笔端写真情 乐为百姓鼓与呼

滁州网讯 她风尘仆仆、奔走于大街小巷,她以笔为戈、时常日旰忘餐,她弘扬正气、对社会乱象刨根问底,她似水柔情、乐为百姓鼓与呼……她就是滁州市广播电视台记者汤云。

上山下乡、走街串巷、迎风冒雨、跋山涉水,工作18年来,汤云始终坚持在新闻采访一线,用脚丈量皖东大地,用心采写滁州新闻,参与了积极防治“非典”、抗震救灾、抗洪抗旱,历届中国农民歌会、改革开放40年等重大报道。每年在中国之声、安徽之声等国家和省级媒体播发稿件300余篇,向外传递滁州最强音。作为台里主要外宣发稿力量,因为发稿量名列全国地市台前茅,滁州台连续五年获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地市台发稿“十强”称号。其个人的数十篇新闻作品还获得安徽新闻奖一、二、三等奖及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等奖项,她也多次被评为安徽广播外宣工作先进个人、中国农民歌会先进个人等。“我爱记者这个神圣的职业,希望继续,我将继续。”汤云说。

用“眼力”寻找 关注新闻视角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汤云善于在采访中发现,一次次带我们接近事件真相,感受人间真情。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来安县农民志愿者张平用房产抵押自购挖掘机前往地震灾区救援。张平从滁州出发后,汤云就通过电话与他们直播连线,报道他们进入灾区后的救援情况。十年期间,汤云持续关注采访张平,连续报道了张平参加玉树、攀枝花、雅安大地震抗震救灾的事迹和背后的感人故事。

在采访中,她也被一位位榜样所感动,更尽心报道好他们的先进事迹。安徽省第六批组团式援藏医疗工作队成员、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牙科主治医生赵炬,在赴西藏山南市人民医院开展援藏医疗工作的第3天,突发重病倒下,经历了两个月的全力抢救最终还是没能醒来。他的家人决定遵照他生前的意愿,将遗体的全部可用器官和组织捐献,完成了他生命中最后一次奉献。面对如此充满大爱的赵炬医生和他的家庭,汤云怀着崇敬的心情采访了赵炬医生的爱人、女儿、父亲和他医院的领导、同事,还有惋惜他英年早逝的病患,通过他们的声音为听众呈现了一位生前医者仁心,生后捐献器官照亮他人生命的好医生。

用“脑力”挖掘 提炼新闻角度

2016年,天长市被确定为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通过实施医共体实现县乡村三级网,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县域医疗现状的农村分级诊疗新模式。在当年8月12日国家卫计委在北京召开安徽综合医改试点工作进展发布会介绍试点经验后,汤云立即赶赴天长,在各媒体中率先详细对天长医改进行报道,通过“医共体”“减轻病人负担”“家庭签约医生”“双处方”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天长医改的措施和成果,并在安徽之声连续报道天长医改内容,扩大了天长医改的影响力,受到社会和全国媒体的关注。采写的新闻专题《天长医改的“加减乘除”》获得安徽新闻奖一等奖、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并被报送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

她和同事在采访中发现部分单位存在过度“工作留痕”的情况,通过了解基层实际情况,从平民视角对客观事实发表意见、提出看法,用细节表达基层意见建议,采写的新闻评论《过度“工作留痕”也是形式主义》,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起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为如何更好抓实效,为顶层设计提供实际基本参考。

用“笔力”记录 时刻准备再出发

作为外宣记者,经常是在采访的路上就接到新的任务,春节、国庆这些节假日别人休息时他们却更加忙碌。2016年农历除夕的晚上,汤云与家人刚围坐桌边准备共度佳节,就接到了关于习近平总书记《传承家风》的约稿。在团圆饭的饭桌上,汤云的父亲也是一名老新闻工作者,正在给大家讲述传统家风,她立即拿出采访机记录下父亲的话语,又联系采访了几位高校博士、基层干部,请他们谈谈家风的话题。匆匆吃了几口饭菜后,汤云写出了《除夕夜里话家风 孝是中华好传统》的录音稿,农历新年第一天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中播出。像这样随时接到的约稿、采访还有很多,不管是寒天酷暑还是大雨磅礴,不论是在突发情况的现场,还是在基层采访的一线,在工作面前完成任务就是她的目标。

文章来源:http://www.chuzhou.cn/2019/0530/38974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