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本网独家 让农民群众尽享改革红利

让农民群众尽享改革红利

1978年,小岗村的18户村民贴着身家性命按下了“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一举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此后,农村土地确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变”改革……滁州的改革基因仿佛被唤醒,农村发展不断提速驶入快车道。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2009年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滁州医改不断发力,县域医共体的“天长模式”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定远模式”成为两张“国字号”医改名片,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享受到更多的“健康红利”。

“三权分置”让农民吃下了“定心丸”

“大包干”让农民不为温饱发愁。农村想要发展好,土地始终是最关键的因素。“农民最担心的就是土地政策的变化,确权让农民吃下了定心丸。凭借这个红本本,可以抵押贷款,可以搞土地流转、入股,拿租金、分红利了。”2015年7月,全省土地确权“第一证”在小岗村发放,首批拿到确权证的严立华兴奋地表示。

自2014年开始,我市紧扣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这一主线,把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作为全市农村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迅速启动,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

2016年底,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了确权颁证试点任务,全市近1000万亩承包地有了“身份证”,80万农户吃下“定心丸”。

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我市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重要抓手,通过政策扶持、培训提升、示范引导,不断壮大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到2017年底,全市新型经营主体总数超过1.33万家,其中,家庭农场6766家,居全省第三;合作社6326家,居全省第五;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45家。

到2017年底,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460万亩,流转率44%。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基础得到进一步强化,主要农作物品种优质化率、标准化率、耕种收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均有大幅度提高,实行工业化管理、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生产、综合化开发的现代农业雏形开始显现。

“三变”改革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2018年2月9日,小岗村进行了改革开放40年来首次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分红,实现了从村民“户户包田有地”到“人人持股分红”的转变。小岗村首次分红,来源于持续不断的农村改革。

2016年,安徽省首批在10个县(区)的12个村开展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凤阳县小岗村、来安县罗庄村开展了省级试点并通过验收,为全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改革发展培育示范样板。

小岗村以小岗品牌等资产折算3026万元,量化股权302.6万股,全部入股小岗创发公司运营,今年2月初实现了人均分红350元,总分红150.08万元。同样,罗庄村以原村小学、老村部、江淮分水岭项目资金形成资产等入股凯达生物质新能源公司等3家主体,年获收益3.5万元;将42户贫困户的产业扶贫资金12.6万元和21亩承包地入股罗庄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每户可获年收益610元。

从村到市,从点到面,作为股份权能改革整县国家级试点,天长市创设“18步工作法”和“农权贷”融资产品,试行将农村集体资产股权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捆绑抵押贷款,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累计发放贷款218笔2362万元。天长市国家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有效促进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随后,农村“三变”改革乡镇级试点全覆盖有序推进。各地积极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有效途径,努力走出农民有收益、村集体有收入、经营主体有效益的新路子,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改革的发展。

“分级诊疗”让农民在家门口看病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分级诊疗试点推进、家庭医生走进家门、医保管理新体制基本形成……滁州按照国家、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扎实开展“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谱写了滁州医改新篇章。

2012年9月,滁州启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改革后,全面取消15%的药品加成,同时降低部分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全面破除了实行60多年的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旧机制,有效降低老百姓的医疗费用。

在此基础上,县域内以县级医院为龙头,联合辖区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一体化”管理的县域医共体。其中,天长市大胆实践,通过组建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初步构建了符合中国农村实际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模式,闯出一条医改新路。

天长市新街镇卫生院位于天长市西南,属市中医院医共体,服务人口13630人。医改以来,卫生院建立了医共体远程会诊平台,连接天长市中医院。“比如我们有居民在南京拍了片子,他可以直接来镇卫生院住院,卫生院通过远程影像把片子传给中医院进行会诊,这样就不需要再往天长市跑了,省时省力又省钱。”镇卫生院院长胡立兵说。

目前,全市共建成远程医学会诊中心16个,同步建成县域远程影像、心电诊断中心16个,初步实现了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间的远程会诊和远程诊断。

通过一系列措施,实现了医疗服务上下级互通,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医院的同等质量服务。

医保改革让农民“同等待遇”就医

过去,报销时间长、垫资负担重、往返奔波累,异地就医有“保”难“报”,一度成为广大看病群众的痛点。滁州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化综合医改,从群众关切的异地就医问题入手,“两保统一政策、三保统一经办”,让异地就医更有选择余地,报销更加快捷方便,参保群众有了更多改革获得感。

2017年底,我市开展医保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将各县(市、区)新农合现行政策和市级统一的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进行比对,按照“就高不就低、就宽不就窄”原则,将两保政策进行整合,386万城乡居民参保人员实现全覆盖。

政策整合后,城乡居民定点医院已经增加到10000多家;确定城乡居民医保4326种药品目录;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升到75%左右。

2018年7月1日,全市“三保合一”新信息系统成功上线运行。大力推进定点医院跨省联网,鼓励定点医疗机构自愿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实现了以登记备案为入口,出院结算为出口的“信息流、业务流、资金流”全程线上流转。截至8月底,已联网结算207万人次,总体上运行平稳。

同时,优化经办服务。市医保中心、县(市)医疗保障基金经办机构进驻市、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在乡镇为民服务中心、村代办点建立服务点或相关代办机制,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不用跑多个地点进行不同种类报销,更加方便群众。

文章来源:http://www.chuzhou.cn/2018/1114/37165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