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百姓热点 滁州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

滁州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高速公路飞速发展,国省干线等级提升

滁州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

图为合宁高速与滁马高速枢纽互通。(市交通运输局供图)

四十年前,小岗村十八颗红手印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自此,“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成为滁州最为响亮的名片。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浩荡东风,古老的皖东大地焕发出无限生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行,滁州交通运输事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成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滁州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缩影。如今,一个横连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城乡、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已基本形成,为滁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推动着滁州大踏步迈向美好未来!

基础设施建设成就辉煌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全市共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852亿元。截至2017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733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52公里,位居全省第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通车里程1857公里,农村公路通车里程15030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30.09公里/百平方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通车里程1356公里,位列全省第一。

一串串数字,既展现了滁州交通辉煌的发展成就,也饱含着滁州交通人艰辛的探索、执着的追求和无私的奉献。

据了解,改革开放前,滁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缓慢,1978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仅有2337公里,公路密度仅有17.7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年交通建设投资只有351万元。四十年来,滁州交通人栉风沐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通车里程增长7.42倍,公路密度增长7.35倍,2017年交通建设投资完成102.83亿元,增长2929.63倍。

高速公路飞速发展

1992年,合宁高速全椒段建成开通,滁州境内高速公路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飞跃”。2006年9月,宁洛高速滁州段建成通车,民营资本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实现“零”的突破,同步实现全市所有县(市、区)半小时内上高速这一目标。2017年11月,宿扬高速天长段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52公里,稳居全省第二。以京台、沪汉蓉、宁洛、宁连、徐明、宿扬、滁马高速为代表的高速公路在滁州境内纵横交织,构筑起滁州对外开放的快速通道网。

国省干线等级提升

改革开放前,滁州境内国省干线公路基本为低等级的柏油路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市国省干线公路建设驶入超常规发展的快车道,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等级不断提升,自主研发的填充式大粒径水泥稳定碎石等新技术的运用,有效提高了干线公路的“长寿命”。截至2017年底,滁州境内的G104、S205、S311、S312、S101、S457等数十条国省干线公路通车里程达1857公里,一级公路通车里程达358公里,基本实现“畅安舒美”建设目标。

农村公路强力推进

改革开放前,滁州境内的农村公路基本以砂石路面为主。1996年,国家对公路实行分级管理,县乡村公路作为农村公路,列入地方政府管理范畴。伴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我市的农村公路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20世纪90年代,全市新改建县乡油路1300多公里,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2006年起实施村村通工程6124公里,2016年起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工程5280公里,农村公路乡镇通达率、建制村通畅率等指标均为100%,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提供了有效的交通运输支撑。

水运建设异军突起

改革开放前,全市航道条件相对落后,多数航道淤塞严重,浅滩障碍较多,只能季节性通航。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滁河、清流河、皂河、铜龙河、秦栏河及女山湖入淮航道相继疏浚,汊河集船闸、襄河口船闸、女山湖船闸先后建成,通航能力持续改善,全市境内499公里航道全面升级,高等级航道87公里。200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施行,吹响了社会资本投资港口码头的序幕,千里淮河第一港在凤阳县淮河岸边巍然矗立,滁州(汊河)港建成运营。

场站建设面貌一新

改革开放前,我市基本没有上规模的运输场站。改革开放以后,经过滁州交通人多年的不懈努力,全市现有一级客运站3个,二级客运站5个,开通各类客运班线1042条,日发班次5000多个。近年来,全市陆续新建明光、天长、凤阳、定远、滁州等客运枢纽,改建农村客运站28个,候车亭600个、招呼站500个。2016年8月,滁宁公交换乘中心建成使用;2017年4月,滁宁公交无缝对接,滁州成为全国第一家开通跨省公交的城市。

运输服务水平实现跨越

交通运输不仅关乎着经济社会发展,更关乎着民生保障。一路通,百业兴。每一条路都是历史向前延伸的见证,它记录着滁州跨越发展的轨迹和信念,更见证着滁州交通关于民生的郑重承诺。

改革开放前,全市交通运输生产主要由国有、集体企业承担。改革开放后,交通运输业经过全面改革,形成国有、集体和社会资本多种经济结构并存,全社会办交通的新局面。运输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和形成,进一步提高了运输服务水平,交通运输供给质量和效率显著提升。

公路运输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前,社会营运汽车发展一直比较缓慢,1978年全市仅有1077辆,完成公路客运量1066万人次、公路货运量345万吨。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路运输需求增长迅猛。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客运企业29家、客运车辆2007辆,道路货运业户20681户、货运车辆44470辆,完成公路客运量4100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1.8亿人公里,货运量1.7亿吨,货运周转量372.62亿吨公里。较改革开放前,营运车辆增加43.15倍,客运量增加3.85倍,货运量增加49.28倍。

水路运输升级提质

改革开放前,全市运输船舶大多以木帆船为主,1978年底,机动船仅有102艘,平均吨位仅13吨。改革开放以后,水上运输船舶升级加快,20世纪80年代中期,木帆船全部退出市场,水泥船也所剩无几;1990年,全市机动船发展到1125艘,平均吨位达52吨。进入新世纪,船舶更新换代加速,先进、高效、节能环保的标准化船舶占据主力。2017年底,全市内河营运船舶1289艘,平均吨位586吨,较1978年增加45倍。

公共交通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前,城市交通资源极为有限,人们出行除了双脚,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和公交车。1978年,全市只有1家公交企业、3条线路和33台营运车辆。20世纪80年代末,出租汽车初现市场。20世纪90年代,第一家出租汽车企业成立。进入新世纪,城市公共交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交车从固定线路到按需开行、从柴油车到新能源车,公交线路也从寥寥无几到星罗棋布,出租车从巡游到与网约融合发展。2017年底,全市公交企业8家,运营线路104条,车辆1281辆,较1978年分别增长8倍、34.67倍、38.82倍;出租汽车经营业户23家,出租汽车3252辆。2017年1月,滁州“亭城通”卡成功发行,可与国内120个城市实现互刷互乘。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滁州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像一幅幅山水画,可品可赏可圈可点。四十年后的今天,滁州交通人将继续开启交通强市新征程!根据规划,未来,滁州交通将聚焦“都市圈”开放发展,积极推进合宁高铁、滁宁城轨等项目建设,实现与南京、合肥交通运输同城化;聚焦高速公路建设,积极推进滁西环、滁天、明巢、来六等4条高速公路建设,完成滁淮高速、合宁高速四改八工程,建立“四纵三横”高速公路总架构;聚焦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基本实现高等级公路市县区互通均衡化。

(记者李志情)

文章来源:http://www.chuzhou.cn/2018/1108/3713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