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外媒看滁 【安徽日报】滁州:司法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安徽日报】滁州:司法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6$`G])CX[4@HVQOV~}NX9XQ

《安徽日报》(2018年11月07日 10版)

本报记者 罗宝本报通讯员 姜华

滁州市沙河集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城市供水、水面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去年,沙河水库因除险加固工程需要,全面清理水库周边环境,刘某因拒绝交付承租的鱼塘和房屋被诉至滁州市南谯区法院。去年10月,法院判决刘某将其承包的鱼塘内饲养的鱼类清理完毕,房屋腾空,拆除在鱼塘之间空地上新建的房屋,但刘某拒不执行法院判决。今年3月底,该案进入执行程序。

在经过多次政策法律宣传后,被执行人刘某仍拒不搬离涉案房屋。 8月1日凌晨5时,由执行、司法警察与司法辅助等多部门组成的40多人的执行团队,奔赴沙河集水库展开强制执行。与他们同行的,还有省及滁州市两级人大代表、滁州市公证处和社区工作人员。当日,执行干警经过6小时奋战,依法将被执行人刘某位于沙河水库外围的9间房屋全部腾空,2名公证人员全程参与强制执行过程并现场公证,2名人大代表现场监督,社区工作人员对搬迁的涉案物资严格按照规定同步拍照录像、登记造册。至此,经过4个月的沟通、协调及强制执行,涉案100余亩鱼塘水面及附属设施全部交付、近200平方米房屋被全部拆除。

为促进乡村振兴,南谯区法院找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法治需求,多点发力,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司法保障。该院聚焦农业生产,全力护航乡镇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顺利推进;聚焦农民权益,及时依法审理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征地拆迁、涉农惠农补贴、劳动报酬追索等案件,加大对追讨劳动报酬、赡养费、伤害赔偿等涉民生案件的执行力度,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群众合法权益。

去年10月,40岁的韦浪从贵州到滁州割松油,还悄悄携带了捕网和鸟叫播放器,趁割松油的空隙,偷偷用竹竿将鸟网架在南谯区施集镇的山林里,播放鸟叫的音乐,几天时间就捕获300余只野生鸟类。今年4月,南谯区法院环境资源保护巡回法庭公开开庭审理韦浪犯非法狩猎罪案,韦浪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庭后,法官以案释法,现场向旁听群众阐释了非法狩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和公民应尽的义务,给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普法课。

施集镇属于滁州市森林资源保护区,南谯区法院在施集镇设立环保法庭一年多来,已审理土地纠纷、滥砍滥伐、非法狩猎等涉环境资源保护的民事、刑事和行政案件近百件,审结的多起涉玫瑰园、桃园、光伏发电等环境纠纷案件,取得了较好法律和社会效果,为当地农业发展、农民致富,为区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提供了司法保障。

作为全省家事审判试点法院,南谯区法院全力打造以家事审判中心为平台、以专业化团队为支撑、以“心理疏导、亲情修复、多元化解”为内容的家事审判新模式,坚持把守望相助、邻里和睦、重义守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融入家事案件审理和纠纷调解当中。今年以来,该院已受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346件,通过审判把传统文化融入到乡村治理中,弘扬传统的孝道、友善、仁爱、公平正义观念,增强道德教化在乡村自治中的作用。

家住施集镇的王某因家庭矛盾第二次向法院诉请离婚,主审法官了解到,王某夫妇婚后4年感情一直较好,虽常因生活琐事吵架但没有原则性矛盾,遂决定启用心理治疗方案。法官让双方背靠背分别填写了一份《婚姻感情调查问卷》,然后互为“考官”查看对方的答卷,发现双方对彼此及子女的重要日子等都记忆清晰。调查问卷让双方回忆起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触动了双方的情感,法官适时调解,双方冷静思量,最终和好如初。

在脱贫帮扶工作中,南谯区法院对包保的9户贫困户制订了详细的脱贫方案,责任到人,定期回访,利用司法优势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9户包保的贫困户已全部脱贫,帮扶村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文章来源:http://www.chuzhou.cn/2018/1108/37129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