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数字报专题2018专题集合改革开放40周年我与改革开放 土地里淘出“金疙瘩”

土地里淘出“金疙瘩”

采访对象:杨玉兵,42岁,凤阳县小岗村种粮大户

40年前,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搞起了“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近年来,小岗村依托土地流转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了土地经营效益的最大化。40年弹指一挥间。小岗村种粮大户杨玉兵十几年前开始流转土地,如今已流转160多亩土地,种植甜叶菊、黑豆、大米等农作物,一年收入20多万元,从小岗的土地中淘出“金疙瘩”,成为改革的一名受益者。

1993年,杨玉兵初中毕业,回家种田。作为一名小岗村人,在父辈们“大包干”的光环下,杨玉兵种地都有一种自豪感。“家中的几亩田,养活了人,但发不了家,致不了富。”随后,杨玉兵外出打工,在宁波企业打工,又到上海干建筑。常年在外打工,杨玉兵也没干出点“名堂”,此时,他又将目光聚焦在土地上。2005年,杨玉兵回到家乡小岗村,流转了70亩地,种植黑豆和青豆。“很多人种地太古板,跟不上市场需求。”脑子活络的杨玉兵,根据市场行情种植作物种类,2007年他种植的黑豆,由于营养价值高,市场上种植者比较少,黑豆加工后出口,价格最高时达到了30元/斤,他从中淘到了第一桶金。

2009年,杨玉兵将土地流转规模扩大到了160亩,购入收割机、旋耕机等大型机械,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甜叶菊。“人工种地成本太高不说,关键效率还低,有时会耽搁农时。”杨玉兵的160亩土地,从旋耕开始,到育苗、插秧、收割,实现了机械化作业,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2010年,80多家农户参与的小岗村甜叶菊专业合作社成立,杨玉兵任社长。“我当时种了80多亩甜叶菊,一年有30万元的赚头。”杨玉兵率领甜叶菊专业合作社共流转了土地300多亩。为了规避风险,合作社还跟明光市的一家企业签订了协议合同,保底的收购价是11元/公斤。除去人工、化肥、农药和土地租金等费用,按收购价16元/公斤算,合作社每亩地的净收益有4000多元。

“最近两年,黑豆和甜叶菊价格下来了,我准备搞绿色有机种植。”杨玉兵说,种地也要有品牌,他调整了资金和技术,为自家种植的有机大米注册了“小岗一品大”商标,采用稻田养鱼养虾的模式,将绿色的优质大米送到城里人的餐桌上……

从土地中来,到土地中去,杨玉兵等新型职业农民,在改变自己的生活和聚集财富的同时,也正深刻推动着农村旧貌换新颜,成为农村改革进程中的受益者。

文章来源:http://shipin.chuzhou.cn/2018/0720/3620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