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本网评论 友善,社会主义的道德制高点

友善,社会主义的道德制高点

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是“友善”的具体展开和实现。

自古以来,世界各民族都有友善的理念。古代中国“小康社会”“大同世界”的理想、古代希腊的“理想国”、近代西方的“空想社会主义”,都反映了人们对友善的向往。但是,在私有制社会,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人对人像狼一样”。而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基础决定了人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国家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即共产主义为远大理想,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根本使命,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准则,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使友善成为可能。友善是社会主义的大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精神标识。

友善价值观源于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智慧。《礼记·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老子:“上善若水。”孔子:“泛爱众而亲仁。”孟子:“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荀子:“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易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友善价值观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古代希腊思想家柏拉图认为,“善”是最高的理念,“善”像太阳一样,是产生和维持一切的力量。亚里士多德把友爱分为善的友爱、有用的友爱和快乐的友爱三种,认为善的友爱才是稳定、持久,值得人们追求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和方法论为指导,借鉴人类一切文明的有益经验,把友善价值观转化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落实到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上,实现了价值与真理、理论与实践、知情意的统一,从而升华了人类的智慧。

新时代必须加强培育社会主义友善观。一要倡导人们“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友善维系着公民之间的平等和互助关系,友善要求人们“弃恶扬善”“换位思维”“助人为乐”,从而减少矛盾和冲突。二要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古人知道要善待自然,老子“道法自然”,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要友善对待自然,遵循大自然的伦理学,建设生态文明。三要提高个人的道德境界,保持个人自身的和谐。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崇高的事业,是一种幸福。

文章来源:http://www.chuzhou.cn/2018/0613/35855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