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本网独家 滁州老人默默守林60年:把爱交给青山

滁州老人默默守林60年:把爱交给青山

滁州网讯 大山深处的皇甫山国有林场,位于滁州市西郊48公里处。今年67岁的“安徽好人”高青旺,已经在这里默默守林60余年。 

孩提时,到林子里捉迷藏、爬树摘果子,林场满载了他美好的童年记忆;成年后,走路像一阵风,茫茫林海留下他数不清的巡山足迹;如今,67岁的高青旺虽已退休,但关于绿色梦想的传承却没有中断,他的子女仍朝着绿色梦想继续前行。“这五万多亩皇甫山,处处都留下了我们高家四代人的脚印!”高青旺自豪地说,家就是山,山就是家,高家人见证了皇甫山从贫瘠到葱绿。现在,高青旺每天牵着孙辈在山林里漫步,看着满山如画的风景,心中感到无比幸福安宁。

四代坚守,播绿守林60余载

1957年,在爷爷奶奶的带领下,6岁的高青旺和家族其他亲人一道,举家从合肥市肥东县迁入滁州市南谯区大柳镇皇甫山林场。

“荒凉!”谈及初到皇甫山的印象,高青旺脱口说道,“放眼望去,全是荒山,什么都没有,连屋子都没有,全是烂草棚子。特别是到了冬天,大山很容易失火,一把火就把大山烧得光光的。”高青旺陷入回忆。 

上世纪50年代,国家的机械化建设还比较落后,植树基本都靠人工完成,为了把树苗运上山,林场的工人们每天都天不亮就起床,把树苗肩挑背扛地运上山。寒来暑往,刮风下雨,每天一走就是几十公里。虽然很辛苦,但国家对植树造林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受到鼓励的高家人和其他工人也越干越有劲,育苗、看护、刨凼、栽树,经常是带着饭菜,在山上一干就是一整天。 

到了60年代中期,许多护林工嫌种树太苦太累,陆续离开了皇甫山。后来,家里也有人产生动摇,提出离开的想法,高青旺的爷爷和父亲就很严肃地告诫家人,“力气是浮财,去了还会来,你们只管带劲干,不要有怨言。”在爷爷和父亲的坚持、鼓励下,高家人又坚定了守山造林的信念,用爱播种和守护出了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扎根林场,他是大山的守护神

1970年,19岁的高青旺成为当地生产建设兵团的战士,正式加入造林大军。从此,他便在皇甫山林场扎下了根。

在一次树木间伐作业中,一棵刚被间伐的大树突然倾倒,前方还有两名毫不知情认真作业的工友。看到这一幕的高青旺,大喊一声“快闪开,树倒了”,可两名工友却被突如其来的危险吓愣住了,一时间居然不知道如何躲闪。眼见倒下的大树即将砸向他们,高青旺想都没想,一个箭步冲上去将两人推开。随后,两名工友安全无恙,高青旺的双腿却被大树砸成粉碎性骨折,从此落下残疾。无法继续从事重体力劳动的高青旺,便转岗去看护森林及守护望火楼。 

登上林场的最高点北将军岭望火楼,几万亩林海尽收眼底。在这满目的苍翠中,包含有高青旺挖得每一锹土,栽得每一棵苗,及望火楼上守护的每一个昼夜。“这个横竖一二百里路,只要能看到的,我都熟悉。”指着前方的山间小路,高青旺笑着说。

不忘初心,护林事业薪火相传

高青旺老了,加上残疾,腿脚也更不方便了,但他的绿色梦想并没有因此中断。

为了把这份绿色梦想传承下去,闲暇时间,高青旺便会给子女们讲述他的爷爷和父亲是如何坚守在皇甫山开展植树造林、护林的故事。在他的影响下,儿子高峰选择了读林业学校,毕业后也果断地选择回到皇甫山林场当一名采伐工,这一干就是十几年。 

“现在干活轻松多了,刨树挖坑都是机械化。也不用靠砍树卖树发工资了,而以防护、保护为主,留住青山,造福后代。我爷爷和我父亲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很让我感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辈传一辈。”高峰如是说。现在,高青旺老两口、儿子儿媳、女儿女婿都在林场工作,再加上高青旺同胞兄弟、妹妹几家人,高家有24口人在林场干活。 

绿色就是希望,绿色就是未来。六十年的光阴,瘠薄山地荡起万顷林涛。如今,皇甫山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96.1%,昔日的皇甫山如今成了集国家森林公园、自然生态保护区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为一体的特殊区域,先后获得“中国森林氧吧”“2016年度中国最佳森林康养目的地”等称号,特色绿色旅游正在蓬勃发展。

文章来源:http://www.chuzhou.cn/2018/0420/3533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