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本网独家 滁州:让农民群众饮上“放心水”

滁州:让农民群众饮上“放心水”

滁州网讯 我市围绕“农村供水城镇化、镇村供水一体化”目标,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走以城带乡、以镇带村的路子,在城镇周边依托城镇现有自来水厂延伸管网;在人口居住较为集中的地区,利用水库等现有水源工程,建设适度规模的联村或乡镇自来水厂,供水到户,发展农村自来水。截至2017年底,全市建成农村饮水安全水厂118处,日供水能力44万吨,其中千吨万人以上规模水厂65座,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近300万人。

多方融资 建设水厂

既要新建规模水厂,又要统筹所有农村人口一并解决自来水问题,仅依靠国家项目资金是远远不够的。为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我市通过放开水厂的建设权和经营权,鼓励县(市、区)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利用国家项目资金吸引、撬动社会资金共同投资兴建股份制水厂。据统计,全市建成的65处千吨万人规模水厂中,46处为社会投资人与政府共同投资建设,总投资7.1亿元,其中吸纳社会投资2.89亿元。

“十三五”期间,农村饮水安全的建设资金由地方政府负责落实。2017年,全市累计完成投资8988万元,其中市县两级投入7603万元,占总投资的85%以上。自2005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全市累计完成投资15.78亿元。

多方投融资为规模水厂标准化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去年通过43座规模水厂管网延伸、2座规模水厂改扩建,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4.6万人,目前全市农村自来水覆盖率达82%以上,力争到2020年农村自来水全覆盖。

规范管理 明晰产权

2017年4月28日,南谯区水利局与一家私营企业签订沙黄水厂经营权委托管理合同,正式将沙黄水厂交由经营者经营管理。通过近8个月经营管理,跑冒滴漏现象有所降低,节约了运营成本,末端管网压力不足等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水厂运行管理趋于良性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前期建成的部分水厂规模小、标准低,供水能力不足;早期的乡镇小水厂供水管网老化,供水不正常、水质不达标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成为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难题。经过反复调研,市政府决定主导推动小水厂兼并整合,并对规模水厂扩容升级。

2014年,南谯区政府组织对原有小水厂进行资产评估,安排财政资金回购社会投资者所有权。经整合兼并后形成沙黄、章广、珠龙和施集等4座水厂,区政府再投入4100余万元对4个水厂改造提升,覆盖全区20余万农村人口供水。此举既满足了农村供水需求,又明晰了产权为政府所有,做到了对资产的“全控”。经营权则是直接委托给符合相关条件的经营者,并签订经营管理承包合同。南谯区通过“明晰所有权、规范管理权、委托经营权”的三权管理模式,达到“用户满意、政府满意、经营者满意”的三赢局面。

下一步,全市各地将进一步明晰工程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对现有水质、水量等不达标的农村小水厂进行整合兼并,按照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依托县城供水公司或区域规模化供水企业,实行标准化管理。

聚焦扶贫 精准施策

饮用水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也是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重要指标。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我市农村饮水安全脱贫工作立足精准扶贫、精准施策,建档立卡、制定方案,限期2018年底全部销号。

市水利部门主动对接扶贫部门,通过贫困人口档案再识别出饮水不安全贫困户,对其建档立卡,内容包括贫困户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饮水状况、饮水问题类型、解决方式和时间安排等信息。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通过免费或先收后补等方式主动为贫困户安装自来水,项目资金不足安装费用部分由县级财政兜底。据统计,2017年我市为2.7万名贫困人口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截至目前,15.06万农村贫困人口已实施完成12.18万人,有效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活状况。

文章来源:http://www.chuzhou.cn/2018/0201/346665.shtml